【二院健康科普】探秘人体凝血机制 ——血液的“魔法护盾”

血液在人体内奔流不息,但当意外受伤时,人体却能迅速启动一套精密的“止血程序”——凝血机制,这一机制不仅能防止血液流失,还能在修复伤口后自动“刹车”,避免血栓的形成,保障血液循环的畅通无阻,为我们筑起一道生命防线。

图片

凝血机制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,它们相互制衡,共同维护血液的正常流动,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:


凝血系统

图片

当血管受到损伤时,凝血机制迅速启动。首先是血管开始收缩,以减少出血,随后血小板被激活并迅速聚集在伤口处,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栓,但这还不足以完全止血,此时凝血系统开始发挥作用,各种凝血因子依次活化,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后生成凝血酶,最终使纤维蛋白相互交织形成牢固的血凝块,有效止血。


抗凝系统

图片

血系统并非可以无限制的发挥作用,否则可能导致血管栓塞,继而引发心梗、脑梗等严重后果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,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随即启动。抗凝系统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,限制凝血过程的发展。


纤溶系统

图片

纤溶系统则像一支“清道夫”队伍,能够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,确保血管通畅。

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、纤溶系统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,宛如三足鼎立,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止血功能。比如,女性月经期间,子宫内膜血管的规律性凝血与纤溶交替,是凝血系统“收放自如”的完美体现。

凝血机制在人体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止血。它还能促进伤口愈合,因为在凝血过程中释放的一些物质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功能。此外,凝血机制的正常运行对于预防血栓形成、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至关重要。当凝血机制出现异常时,无论是凝血功能过强导致血栓形成,还是凝血功能过弱引起出血倾向,都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

图片


医院一般开展哪些相关检测

图片

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身的凝血功能,凝血功能检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
这些检查项目除了常规的血小板计数外,还有凝血酶原时间(PT)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、凝血酶时间(TT)及纤维蛋白原(Fg)检测等。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,APTT衡量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,TT检测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,而Fg水平则直接影响凝血块的形成。还有能够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“血栓弹力图(TEG)”相关参数检测。

通过这些检查,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况,识别凝血功能异常,从而对出血倾向、血栓性疾病等进行诊断和监测,并为手术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
人体的凝血机制,这一神奇的生理工程,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生命之河。了解凝血机制的意义与作用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,让生命之河在健康的航道中顺畅流淌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

编辑:孙冰  校对:蒋蕊

一审:武新华  二审:李志超  三审:张志勇

图片


Copyright © 2021 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 - 红足一世网址大全 版权所有 地址:安阳市南大街16号 电话:0372-5923345 sitemap 豫ICP备13000164号

豫公网安备 4105020200015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