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二院健康科普】告别“小黄人”: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
新生儿黄疸是许多宝宝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健康问题。据统计,约60%的足月儿和80%的早产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、黏膜发黄现象。虽然大多数黄疸属于生理性且能自行消退,但新手爸妈仍可能因宝宝的“小黄人”状态感到焦虑。本文从科学角度解析黄疸的成因,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护理方法,助您从容应对。
一
新生儿黄疸为何会发生?
黄疸的本质是血液中胆红素(一种黄色代谢产物)浓度升高,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中导致发黄。新生儿易发黄疸的原因包括:
生理性因素
01
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,促红细胞生成素多,从而引起红细胞增多,出生后多余的红细胞被分解,释放胆红素。
02
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,排泄胆红素能力低下,代谢胆红素的能力较弱
03
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,胆红素排出效率低。
病理性因素
01
母婴血型不合(如母亲为O型血,患儿为A型或者B型血,或者母亲为RH阴性血,患儿为RH阳性血)。
02
感染、先天性胆道闭锁、遗传代谢疾病等。
关键区分
01
生理性黄疸:出生后2-3天出现,5-7天达到高峰,7-14天消退,宝宝吃睡正常。
02
病理性黄疸:出现早(24小时内)、进展快、持续时间长,可能伴随嗜睡、拒奶、尖叫等症状。
二
预防黄疸
从孕期到产后的关键措施
三
家庭护理
科学应对“小黄人”
四
何时需要就医?
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:
1
黄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。
2
黄疸持续超过2周(足月儿)或3周(早产儿)。
3
宝宝精神差、拒奶、哭声尖直、发热或大便发白。
4
经皮胆红素检测值超过安全阈值(医生会根据日龄和风险因素判断)。
五
误区澄清
这些做法不科学!
1. 喂葡萄糖水退黄
可能减少奶量摄入,反而加重黄疸。
2. 自行服用中药或“退黄药”
部分中药可能损害肝功能。
3. 停止母乳喂养
除非确诊为母乳性黄疸(暂停3天后黄疸减轻),否则应坚持母乳。
六
总 结
黄疸不可怕,科学应对是关键。
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,通过合理喂养、密切观察和适时干预可顺利消退。家长需保持冷静,避免过度焦虑,同时掌握就医指征,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 仅限健康科普,如有不适,请线下就医。 编辑:孙冰 校对:蒋蕊 一审:卢军芳 二审:李志超 三审:张志勇
Copyright © 2021 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 - 红足一世网址大全 版权所有 地址:安阳市南大街16号 电话:0372-5923345 sitemap 豫ICP备130001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