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院健康科普】小儿多动症:家长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



什么是小儿多动症?

小儿多动症,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。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、过度活跃、冲动行为,且这些表现与孩子的年龄和发育水平明显不符。比如,孩子可能在课堂上频繁走神、写作业时拖拖拉拉,或者很难静下来、小动作不断。





核心症状:家长如何识别?

1

注意力不集中

●学习时容易被外界干扰(如窗外声音、同学动作);

●做作业时粗心犯错,经常漏题或写错字;
●听不进家长或老师的指令,答非所问。

2

多动与冲动  

●一刻也闲不住,总想跑跳、攀爬;
●说话语速快,插话打断别人,情绪容易激动;
●做事缺乏耐心,常因抢玩具或插队引发冲突

3

混合型表现

部分孩子同时存在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,这类情况更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。





为什么孩子会得多动症?

目前研究认为,多动症是遗传、大脑发育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

01

遗传因素:约40%的患儿有家族史,兄弟姐妹患病风险较高;


02

大脑发育异常:部分孩子大脑中负责注意力、抑制冲动的区域发育较慢;


03

环境因素:孕期感染、早产、脑损伤等可能增加风险。





家长如何科学应对?

01

避免误区

误区1:多动症是生理问题,单纯打骂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和逆反心理。
误区2:“多动症长大了自然就好了。”
约50%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,早期干预更关键。

家庭干预措施

02

建立规律作息:固定学习、玩耍和睡眠时间,减少外界干扰(如电视、手机);

正向激励:用奖励(如小贴纸、亲子游戏时间)鼓励孩子专注完成任务;

分解任务:将作业分成小目标,每完成一项给予即时反馈。



03

家校合作

与老师沟通,为孩子安排靠近讲台的座位,方便老师提醒;通过沙盘游戏、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,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。





给家长的小贴士

01

保持耐心:多动症不是孩子的“错”,而是需要理解的特殊状态;

02

简化环境:减少家中杂物堆放,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空间;

03

自我调节:家长可通过运动、冥想缓解焦虑,避免将压力传递给孩子。

结 语

多动症并不可怕,早发现、早行动,通过科学干预和持续支持,用爱和理解陪伴孩子成长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

仅限健康科普,如有不适,请线下就医。


一审:李 杰  二审:李志超  三审:张志勇



Copyright © 2021 红足1世手机足球网 - 红足一世网址大全 版权所有 地址:安阳市南大街16号 电话:0372-5923345 sitemap 豫ICP备13000164号

豫公网安备 41050202000157号